最新消息:
会员账号:
会员密码:
会员服务
客服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钕铁硼行业危机重重 企业应积极谋变
[发布日期:2013-09-30  点击次数:1369]

 

  近日,中国多家钕铁硼企业欲联合反诉日立金属专利垄断,胜败预测与利弊关系一时众说纷纭。争端背后,暴露了中国钕铁硼行业的重重危机,若不采取措施及时调整,将导致国内钕铁硼行业的没落。

    危机1:原料供应的垄断地位遭遇挑战

    钕铁硼产品的生产严重依赖稀土开采,目前中国虽然垄断着90%以上的全球稀土供应,但实际储量不到全球50%。近年来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限制,促使价格上升市场波动,并让其他国家被迫开发中国以外的稀土矿藏。2011年夏,因为中日领土争端,全球稀土价格一度上涨30倍,但此后部分稀土元素下跌多达60%,主要原因是在马来西亚建造的全球最大稀土冶炼厂即将竣工。另一组数据显示,在中国之外总共有超过200个公司正在30多个国家开发着300多个稀土项目,有报告预计到2020年将有15%-20%的稀土生产将转移出中国。

    危机2:产品质量不高,产能过剩

    从钕铁硼产量上看,2011年我国烧结钕铁硼产量达到约10万吨,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5%,日本占14%,欧美不到1%,而从产值上看,我国占世界总产量的65%,而日本占33%,欧美2%。反映了中国钕铁硼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存在明显劣势,因而售价偏低,不具有市场优势。另外据统计,钕铁硼行业的中低档产品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高端产品产量不足而低端产品过剩,在国际竞争上处于劣势。

    危机3:企业抗风险能力不高

    除少数大型钕铁硼厂商外(例如中科三环、安泰科技等8家生产永磁材料的上市公司),大多数钕铁硼企业规模小、产能低、抗风险能力差。据统计,2011年全国有资料可查的约250多家钕铁硼生产企业,产量超过1000吨的有32家,产量在500—1000吨的企业65家,其他200多家企业都在500吨以下,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吨的年产量。另外由于行业暂时繁荣而被吸引的人还在继续涌入这个行业,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引发部分的恶性竞争,实际上很多小厂已经面临关闭。

    危机4: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观念淡薄

    本次WTO讼案的关键在于专利授权。由于日立金属在美国申请了钕铁硼专利,导致中国企业只有拥有这一授权,才能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而据了解,在中国的200多家钕铁硼生产企业里面,取得日立金属钕铁硼专利授权的企业只有8家,而且日立金属已决定不再增加授权中国企业的数量。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钕铁硼生产水平已经比较成熟,其中的高端产品既便与日美等国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且全球超过80%的钕铁硼都是由中国企业生产,可以说中国的稀土生产左右着国际市场。即便这样,由于没有专利保护,我们却需要通过大笔费用去购买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否则就无法销往国际市场。这岂不可悲?

    危机5:整体装备技术水平落后

    国内钕铁硼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一直以来,该行业的生产车间就被山寨机器所占据,因为国外设备昂贵难以批量采购,转而采购山寨设备,既无自我研发能力,也无鉴别能力。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逼迫国内钕铁硼企业采用智能化设备。苹果与三星之争,导致零件供货商交付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一旦抽检发现不合格,则全部退货。

   江西某钕铁硼厂商说道,他们目前正为产品质量检测感到头疼。以前只存在极少的客户因为质量问题退货,但是近期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原因就是现在客户对产品的出厂质量要求提高了。甲方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检测模式,进行设备升级。之前该厂一直使用检测工人完成每天上百万片的钕铁硼工件检测,近期则下定决心,采购了目前最专业的自动化检测设备——由北京领邦仪器研发的钕铁硼自动检测设备。

   上述问题还只是冰山的一角,反映了中国钕铁硼行业的严峻形势。因此,钕铁硼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转型升级,适时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会员投稿 | 资料介绍 | 联系我们 | 百度 | 谷歌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13262号
地址:四川绵阳市105信箱(绵阳市高新区滨河北路西段268号) 邮编:621000 电话:0816-2868138 0816-2868139
技术支持:绵州网络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