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IEC 63182-1:2020 Ed.1.0 Magnetic powder cores - Guidelines on dimensions and the limits of surface irregularities - Part 1: General specification(金属磁粉心 尺寸和表面缺陷极限导则 第1部分:通用规范)正式发布,这是在我国成功规划了金属磁粉心标准体系之后,IEC/TC 51发布的首项关于金属磁粉心的国际标准,实现了金属磁粉心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随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能量存储、轨道交通、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金属磁粉心技术和市场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然而,长期以来缺失有关金属磁粉心的国际国内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属磁粉心的生产和贸易。我国作为金属磁粉心及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应该主动承担制定该领域标准和规范的责任和义务。全国磁标委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崔莹女士在2013年就开始组织国内行业的专家,筹划金属粉心标准的相关工作,并在2015年10月IEC/TC51深圳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制定金属磁粉心国际标准的初步设想,得到了各国专家的肯定和认可,日本秘书长希望中国尽早将标准提案提交IEC。2016年慕尼黑会议上,周少雄先生代表中国介绍了中国提交的金属磁粉心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系统地阐述了其重要性、必要性并就标准体系架构提出了系统和详细的建议。会后,该项工作提案顺利通过了国际投票,为接下来金属磁粉心系列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中国在该领域争取最高话语权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基础。
IEC 63182-1是首批由中国主导的金属磁粉心系列标准之一。作为第一个金属磁粉心系列标准且作为通用规范,该标准就已经确定了其重要作用和地位。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总归口,全国磁标委技术归口,南京新康达磁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七星飞行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瑞德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东睦科达磁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起草,于2016年12月启动项目工作。编制组在分析和借鉴有关铁氧体磁心尺寸与外观缺陷极限现行标准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金属磁粉心在材料属性、制造工艺、应用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尤其对金属磁粉心表面缺陷的种类、表现形式、发生频度、使用影响和客户接受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提案。全国磁标委组织国内专家对标准提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意见,编制组据此进一步修订了标准提案。经工信部和国标委审批,于2017年9月向IEC/TC 51提交了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NP)。2017年10月在俄罗斯海参崴召开的IEC/TC 51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做了新提案工作报告。2018年1月经过成员国投票,IEC/TC 51正式决定该标准立项,并成立了由中国牵头,中、德、日、美四国参与的项目组。在征求各方意见并进行修订的基础上,该标准的委员会草案(CD)于2018年9月提交IEC/TC 51。2019年3月在美国安纳海姆召开的IEC/TC 51会议上,各国专家对该CD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编制组据此对草案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委员会投票草案(CDV),并最终于今年5月获IEC批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S)。
IEC 63182-1:2020 Ed.1.0规定了有关金属磁粉心尺寸与表面缺陷极限的通用性技术规范,对制定金属磁粉心分规范标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作为金属磁粉心领域的首项国际标准,实现了该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在金属磁粉心国际标准化工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磁性材料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成果的背后,是项目负责人、全国磁标委主任委员崔莹女士,以南京新康达磁业股份有限公司赵光总经理为首的项目编制组全体成员,以及全国磁标委委员、专家们近五年的努力与付出。特别要感谢国标委和工信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非常关注该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实质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