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抡起“双反”大棒后,占据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逾半壁江山的欧盟也加入战团,于昨日宣布对中国产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成为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中国光伏产业是否“严冬将至”?
默克尔调停效果不佳
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因此,欧盟的裁定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损害无疑将远超美国“双反”。一些行业人士表示,现在关键是看调查之后会征收多高的税率,如果是象征性的征税,影响不大。一旦征收超过30%的关税,就意味着70%的市场需要放弃。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寒冬季”,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冲击。
由于在今年7月,一些欧盟企业就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因此,多位光伏业界高管曾把希望寄托在8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的时机上,希望两国领导人通过政治沟通化解危机。然而,默克尔在华期间虽表达过上述愿望,但终究未能挽回局面。
对此,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示,首先,企业的申诉按照欧盟独立的法律程序和决策机制进行,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没有权力左右欧盟委员会的行为。其次,作为“经济幸存者”和“紧缩坚持者”的德国,如今在欧盟被视为“异类”,若此事处理不当会加剧其被孤立的处境。最后,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今年削减了光伏发电的补贴,2月份时德国宣布下调光伏补贴方案,加之不景气的经济和进口中国光伏产品,欧盟本土企业遭受巨大冲击。三重压力之下,默克尔调停无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贸易保护伤人又害己
对欧盟悍然发起此项调查,中国政府、业界都予以强烈反对。就像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声明指出的,中国产品近年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包括硅料等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加之中国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的缘故。
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表示,欧盟的指控既站不住脚,更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双输”行为。具体来看,首先,此举将打击欧洲本身的太阳能产业。近年来中国累计从欧洲国家采购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生产设备。由此可见,中国的光伏电池制造商与欧洲的材料和设备加工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其次,将使欧洲太阳能用户,尤其是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乡村等地的普通农户付出更高的成本。最后,将对欧盟推进2020能源战略蒙上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