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增长4.3% |
[发布日期:2012-02-20 点击次数:2195] |
|
|
受全球经济增长减缓、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影响,2011年,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特别是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新兴国家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成为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电子信息产品产销增速放缓 经过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走出低谷,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电子产品产销规模都以两位数的速率递增。 然而,进入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起伏动荡,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了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2011》(The Yearbook of World Electronics Data 2011)统计,2010年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销规模分别增长15.61%和13.35%,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高增长率。2011年,世界电子产品产销仍维持正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并且有较大的回落,产值为17999亿美元,同比增长4.31%,销售值为17944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基本回落到2008年的增长水平。预计未来两年电子产品产销规模仍会保持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从分类电子产品产销情况来看,与2010年相同,2011年除办公设备产销值以外,几乎所有电子产品产销仍维持正增长。其中产值增长最快的是无线通信设备,同比增长5.7%,其次是控制与仪器设备和医疗与工业设备,同比分别增长5.3%和4.8%,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增长4.7%。在电子产品市场销售额方面,增长最快的是控制与仪器设备,增长率为6.7%,其次是无线通信设备,增长率为5.1%,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医疗与工业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市场销售增速趋同,同比均增长3.8%。受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推动,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2011年无线通信产品、控制仪器以及医疗与工业设备类产品成为增长亮点。 在各类电子产品中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电子元器件,其次是电子数据处理设备、通信产品以及消费电子产品,这4大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4%、27.98%、20.57%、8.62%。与2010年相比,各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基本相同。
金砖国家市场增速显著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相对于2010年,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有所减缓,电子产品产值和市场规模的增速都大幅回落,但整体看仍呈现增长态势。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电子信息产业仍保持较快发展,成为引领世界信息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世界电子产品产值排名前10的国家中可以看出,亚太及新兴国家2011年的产值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依然位列产值规模的榜首,产值到达5226.95亿美元,同比增长6.72%,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电子产品制造大国的地位,但增长率不及巴西、墨西哥、韩国和马来西亚。巴西是增长最快的国家,2011年电子产品产值增长率达到12.06%,成为前10名国家中唯一两位数增长的国家。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增速紧随巴西,分别增长9.57%和9.04%。位居第二和第三。美国仍保持仅次于中国的电子产品生产大国地位,产值为2751.72亿美元,但增长幅度不高,增速为2.26%。德国增速为3.02%。日本由于“3.11”大地震对电子产品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而产值下降了6.27%,但日本产值总体规模仍位居中国和美国之后,列第三位。 从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来看,在世界排名前10的国家中,除日本外,主要国家仍保持增长态势。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2011年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4129.74亿美元,但增长微弱,仅同比增长1.74%。西欧国家电子产品市场也增长缓慢,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增长2.31%、2.87%和1.75%。新兴经济体电子产品市场增长最快,特别是“金砖国家”增速显著,成为引领电子产品市场稳步复苏的主导力量。印度成为2011年电子产品市场增长的领头羊,增长率为10.76%,增速位居第一,巴西增长率为9.48%,位居第二,中国为9.18%,位居第三。此外,韩国和墨西哥分别增长4.17%和4.68%。
反垄断诉讼不断增加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焦点已经从产品质量、价格转向对品牌、核心技术和标准的控制,知识产权成为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2011年,基于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围绕专利的侵权诉讼不断增加,并愈演愈烈。如苹果起诉三星、三星反诉苹果、诺基亚起诉苹果、爱立信起诉中兴、华为起诉摩托罗拉等等,这些诉讼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专利侵权。专利是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与主要内容,因此,专利诉讼案例增多,凸显国际间知识产权竞争加剧。 2011年7月,由苹果、微软和RIM等公司组成的财团以4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加拿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约6000项的专利。其中涵盖无线、4G、数据网络、光学、语音、互联网和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专利和专利申请。该财团的竞购价格是谷歌最初出价9亿美元的5倍。在这场专利抢购大战中,以苹果、微软、RIM等组成的收购联盟获胜。随后,8月,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界分析,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获得摩托罗拉2.45万项专利。10月,索尼斥资10.5亿欧元全资收购索尼爱立信,索尼表示,通过收购将借助智能手机业务及具有战略价值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广泛的交叉许可协议,实施索尼的“4屏”(手机、电视、PC、平板电脑)战略。这一系列的收购案例充分说明IT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专利等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在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外,IT企业间的反垄断诉讼也硝烟不断。2011年谷歌公司在欧美遭遇多起反垄断诉讼,截至8月,谷歌在欧洲的反垄断诉讼已经增加到9起,诉讼的增加再次凸显了谷歌的垄断地位。如果诉讼成立,有可能对谷歌处以其全球营收最高10%的罚金。此外,韩国反托拉斯监管机关以共谋操纵市场价格为由,宣布对10家亚洲液晶面板制造商课以1.756亿美元的罚款,金额创韩国历史之最。受罚的面板企业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奇美和友达光电、韩国的三星电子和LG Display等公司,这些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占有率达80%。
智能终端领域竞争最为激烈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热潮。 从技术层面看,移动通信技术正在从3G向4G演进。由中国主导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获得快速发展,并已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之一。2011年由中国移动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TD-LTE规模技术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从移动终端产品来看,网络的高速、泛在及融合发展为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2011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移动终端产品的竞争焦点。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也悄然发生改变,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开放式、跨终端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成为领跑市场的两大阵营。苹果仅用了数年的时间,就围绕自有操作系统打造出了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风靡全球的产品,并迅速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Android阵营也势不可当,再加上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更加强化了这一阵营的竞争力。从目前的形势和未来发展看,苹果和谷歌借助各自的操作系统和终端产品,正在对传统通信业造成强烈的冲击。 据Gartner统计,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15亿部,占手机总量的26%。三星电子出货量首次超越了诺基亚,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苹果公司居第三位。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来看,第三季度,Android市场份额达52.2%,位居第一,比上年同期提升26.9个百分点。诺基亚的Symbian市场份额为16.9%,位居第二,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4个百分点。苹果iOS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15%。RIM和微软分列第四和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1%和1.5%。可见,Android操作系统继续延续2010年迅猛的发展态势,占据了整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半壁江山。以苹果公司iPad系列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成为2011年市场竞争的主角,全球众多PC厂商与相关电子厂商正快速进入这一领域,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这些厂商既有联想、华硕、戴尔这些传统的电脑制造商,也有三星、RIM、摩托罗拉这些手机、家电、数码等行业的知名公司,甚至像亚马逊这样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也推出了自主品牌产品,而且一跃成为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平板电脑供货商。 此外,苹果公司构建了“终端+渠道+内容”的运作模式,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风生水起,这种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和模仿,为众多新兴企业提供了规避低端竞争、开拓高附加值市场的新思路。
软硬一体化产业链日趋完善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起伏波动,但从长远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因而世界各大IT企业持续推进并购重组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不断增强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2011年,全球IT产业并购继续扩展,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全球IT产业并购总金额达到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8%。 近年来,过去单一依靠硬件的厂商纷纷开始转型或并购,实现软硬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以惠普为例,作为全球PC业第一大厂商,惠普公司近两年一直在进行转型探索,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2008年到2010年,惠普先后收购了EDS和3Com公司,开始进军IT服务领域,并扩展了公司的网络业务;又战胜戴尔公司成功竞购了美国3PAR公司,扩充了自己在存储领域的力量;还通过收购Palm公司进军智能手机领域。2011年,惠普战略转型一波三折。3月,公司发布云计算新战略,新战略领域锁定在云计算、连接性和软件领域。8月,公司宣布放弃WebOS,并将剥离PC业务;然而,2个月之后,随着惠普新任CEO的上任,公司战略又重新调整,宣布仍保留PC业务,并且在平板电脑业务上与微软合作,准备采用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8。同时,还有可能推出搭载自有WebO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重返平板电脑市场。 通过惠普这一系列的并购及战略转型探索,可以勾勒出惠普从PC业向软件与服务业转型的战略部署,也表明PC产业正逐步走向衰退周期,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和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可以看出,转型的道路绝非坦途,在保持既有优势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寻求企业多元化发展,完善产业链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2011年,谷歌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英特尔继2010年76.8亿美元收购安全软件厂商McAfee之后,2011年又宣布投资2400万美元给相关7家软件公司;德州仪器以65亿美元现金收购国家半导体;诺基亚与微软在多方面达成广泛的战略合作等,都反映出全球IT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领先IT巨头正在加快并购融资,强强联合,完善与整合软硬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多巨头垄断竞争的产业格局。
物联网、云计算成为发展新引擎 物联网是2011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全力推进物联网的深入应用。 在美国,物联网已在军事、电力、工业、农业、建筑、医疗、环境监测、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其RFID应用案例占全球的59%。在欧盟国家,RFID在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已形成规模应用。在日本,物联网技术已在灾难应对、安全管理、公众服务、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了应用,并实现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大规模商用。在韩国,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汽车、家电及建筑领域得到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0年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定、应用示范与推广及公共服务等。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也于近日出台。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发布大力发展物联网的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8个省份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可以说,国家多层面的政策和投入已成为推动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领域。据2011年10月新华社发布的《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测,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 近年来,云计算正逐步从概念向进一步扎实应用发展。2011年,各大IT巨头都在原有的战略布局基础上继续前行,并更加强调自己的云平台如何落地生根。目前,谷歌、亚马逊、VMware、微软、Oracle等国际巨头的软件系统正在全面云化。谷歌的云计算平台已经有200多万台计算机的规模,有超过300万家企业将其软件系统托管在谷歌的云平台上。微软目前有4万名员工在从事软件开发,其中70%从事基于云计算或受云计算启发的项目。2011年,微软公司将90%的研发投入用于云计算。在云计算安全方面,趋势科技2011年发布了全新的“云计算安全5.0”解决方案,可为各种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网络及移动设备提供全面保护与管理。 我国的云计算产业也已经开始走上了向理性过渡的进程。2011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拨出15亿元,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云计算示范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推动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扶持云计算领军企业。我国各地云计算投资发展也进入高潮。4月,北京“祥云工程”首个示范项目——用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启动。5月,中关村推出百度、联想等首批9大典型云服务平台,同时推介了20项中关村云计算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4月6日,国内最大的云计算试验区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建。4月8日,由深圳云计算产业协会联合英特尔、IBM、金蝶等国内外相关企业创建的深圳云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4月11日,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也率先落地。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上的决心不言而喻。 |
|